8月30日 新华社客户端 推出专题文章 《“机遇中国 ‘碳’路盐城”|中外媒体眼中的绿色滨海》 《“碳”路盐城滨海:锻造绿色“源”动力,写好发展大文章》 聚焦报道我县推进零碳产业园建设 做优“绿电+冷能”特色 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的做法和成效
全文如下:
INDUSTRY
“机遇中国 ‘碳’路盐城”|中外媒体眼中的绿色滨海 黄海之滨,绿能澎湃,风光无限。8月27至28日,“机遇中国‘碳’路盐城”中外媒体采风行活动走进滨海县,邀约35家主流媒体记者和知名摄影师深度感知滨海绿色发展“源”动力。 作为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主力军,滨海县充分发挥港口等级高、风光资源足、空间腹地广等优势,向“新”求“质”,做好绿色文章,争当低碳先锋,促进绿电、冷能、低碳、高端制造等产业多维并进,勇当盐城北部地区快速隆起的动力引擎。
INDUSTRY
“碳”路盐城滨海:锻造绿色“源”动力,写好发展大文章 黄海之滨,绿能澎湃,风光无限。8月27至28日,“机遇中国 ‘碳’路盐城”中外媒体采风行活动走进滨海县,邀约35家主流媒体记者和知名摄影师深度感知滨海绿色发展“源”动力。 作为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主力军,滨海县充分发挥港口等级高、风光资源足、空间腹地广等优势,向“新”求“质”,做好绿色文章,争当低碳先锋,促进绿电、冷能、低碳、高端制造等产业多维并进,勇当盐城北部地区快速隆起的动力引擎。 中外媒体记者合影 风光聚力,崛起绿能基地 在盐城向海发展主战场——滨海港,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的10个“气墩墩”矗立在近海沙滩月亮湾,与不远处的成片发电“风车”相映成趣。LNG产业和风力发电,是滨海绿色能源版图中的两条强健“筋骨”。 滨海港 6月底,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一期扩建工程实现机械完工,标志着我国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储备基地全面建成。目前,项目一期工程4个22万立方米LNG储罐和6个27万立方米LNG储罐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全面投产后其液化天然气的年处理能力将达到600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碳3764万吨。该项目被列入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及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具有液化天然气收储输功能,配套冷能利用、燃气发电等多种功能,将有效优化能源结构、加快产业绿色转型。 矗立的“气墩墩” 在国家电投江苏电力公司中电智慧海上风力发电厂的中控室内,工作人员通过对远程监控系统发回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实时调节海上风机运行情况,保证海上风机安全平稳运行。据了解,国家电投集团江苏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在滨海县沿海海域共建设运营3个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800MW。 工作人员介绍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 持续强化绿电覆盖,扩大“续航里程”,滨海港片区海上风电资源规划装机容量1060MW,“十四五”期间可开发400MW;海上光伏规划装机容量475MW,“十四五”期间可开发140MW。通过沿海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3万亩盐田光伏铺设等方式,可具备对293平方公里的滨海港片区产业项目全部供给绿电资源。 掘金冷能,辟出零碳蓝海 依托雄厚的绿色能源产业基础和独特的海上风光资源优势,滨海县抢抓发展风口,以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建设为依托,持续挖掘“绿电+冷能”独特资源禀赋,促进LNG潜力转化,走出了零碳产业园核心区、“绿电+冷能”利用示范区、零碳工厂“三位一体”的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 “绿电+冷能”利用示范区展厅 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聚力打造绿色能源“梦工厂”。滨海港LNG冷能交换中心作为链接上下游企业的“中转站”,将建设一套年处理200万吨LNG冷能、规模为23兆瓦/小时的冷能供应装置,回收利用LNG在气化过程中释放的冷能,实现能量高效转化和利用。屋顶分布式光伏、 试验型风机、用户侧储能、数智化微电网配电、发电步道、智慧路灯、充电桩等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此外,海洋“东数绿算”算力中心、陆上冷水养殖、海鲜交易市场等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丰富“绿电+冷能”应用场景,打造能源综合产业集群,让高效、清洁、绿色的LNG冷能通过冷链物流、冰雪休闲等方式走进生产、生活。滨海已构筑起一个多元化、可持续的绿色能源产业链、生态圈。 制造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泵阀石油机械产业,在长期运营发展过程中,企业也面临着受污水治理、废气治理及技术制约导致的运营成本高、治理不达标等问题。对症“开方”,源头治理,滨海县以“产业提质”行动为抓手,通过政策聚焦、标杆引领、创新赋能,重塑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竞逐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着力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参观3D打印成品 位于滨海经济开发区的绿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是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典范。作为全省唯一的一家机械制造产业服务中心,这里重点建设了3D打印、模具中心、涂装中心等7个功能单元,通过工艺共享解决机械加工企业“小、散、乱、污”问题,引导传统机械制造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简单来说,就是把某项工艺集中到一个车间,避免企业单独生产重复排污,让企业可以把更多资金投入到设备迭代上。”滨海绿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运营负责人祖烨介绍,中心已为全县200余家机械制造企业提供集中配套工艺服务。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构建协同发展产业体系,滨海县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同时依托“5+3+2”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滨海港片区这一重大战略优势,锚定综合能源、新材料等五大产业方向,以零碳园区建设为契机,精准对接央企、国企、上市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去年全县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超亿元项目132个、75个、55个。 绿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作业忙 以龙头为引领,带动产业提质增效。“我们通过提升企业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企业研发高端产品,引进龙头企业,促进企业向智能化、成套型装备制造方向转型,打造高品质装备机械生产基地。”滨海县工信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滨海集聚了万恒铸业、苏盐阀门等生产企业90余家,并陆续引进云一机智能装备、湖北泰和超低温阀门等高端制造项目。 此外,滨海还深入开展清洁能源高比例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推动燃煤电厂开展节能降碳、灵活性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积极推进公共交通、物流配送、基建施工等领域的绿色能源替代,打通节能减碳“最后一公里”。 做好储能配置、绿电转化、节能减碳“文章”,当前的滨海,将贯彻国家能源战略和省市沿海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持续不断促转型、调结构、优布局,努力闯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道路。
|